第285章
认命,让这个没担当,只会暗中下黑手的孙子接过贺家,我也要想办法搅黄了!我家灵珊已经身在地狱,过着生不如死的日子,我不介意让我的仇人也一起陪她尝尝!” 大夫人越说越肆意,脸上满是讥讽:“看看,你们费尽心思除名的结果,成就的是贺惜朝从三品的太子宾客,文人墨客争相称赞的名声,是皇上御笔亲题的府门牌匾,还有贺家跌落道尘埃里受人唾骂的污名!可见恶人有恶报,上天有眼,那么我怕什么?可笑你居然还敢威胁我?” 二夫人又惊又惧,起初来这儿的底气全然不见,可她又不甘心就此被镇住:“公主……” “你们也只能指望公主了!可如今贺明睿的婚事,国公爷交给的是我来办,你若想看着你儿子顺顺利利地成亲,他们夫妻没有嫌隙,就给我老老实实地呆在蘅芜苑,别动歪心思!否则,国公府已经丢脸一次,也不介意在大婚的时候再丢一次人!你们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都做了,不都好好的,想必国公爷也不会为难一个因劳累出了纰漏的儿媳吧?”大夫人直接反客为主,要挟道。 二夫人再也说不出话来,只听着大夫人吩咐一声“送客”,林嬷嬷便笑着却强硬地将她们送出了院子。 有时候尽显大度的人不会受到感激,反而让人得寸进尺;可一旦撕破脸皮,豁出去,魑魅魍魉就此老实。 大夫人这一次的发怒,那歇斯底里的模样,的确镇住了二房的那点念头,不敢造次。 * 秋收已过,英王名下各种田庄山林,还有铺子等产业都陆续开始汇报出息。 虽然这些都无需贺惜朝亲自过问,不过按照往年,他都要抽掉核查一番。 所以在彻底安顿下来之后,贺惜朝就开始不着家了,天天住英王府。 同样那十二个书生也被他使唤地团团转。 可今年与往年不同,萧弘因为身份的提升,名下产业又翻了一倍不说,本就占了一条街的府邸又要往外扩一扩。 瞧着内务府给的图纸,那是好大一片的面积,毕竟要住三千名府兵。 而原本的东西也都要归整起来,连同精简的人手也得扩充一下。 最重要的两位正副府兵统领都是可信任之人,陆峰不必说了,黄启在京中没什么势力,只能依附着萧弘,自然也算半个自己人。 而府里的奴仆下人虽然由内务府安排,可常公公跟沈嬷嬷早就已经挑好了人,都是些身家清白,关系简单的,跟内务府打了招呼,只等着送过来便是。 当然太子府庞大,人员过多,也无可避免有人趁机塞了眼线进来。 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毕竟他们也有人就是这么送进其他府邸。 不过好在府里就萧弘一个主子,常住前院,他身边伺候的又是从小到大跟随的,那些眼线没机会进他的身。 至于太子的班底,虽说可以形成一个小型朝廷,各种职位皆有,然而毕竟太平年间,天乾帝又正值壮年,这些职位多是虚设,没什么实权。 不过毕竟属于太子的人脉,打上了他的烙印,天乾帝也为萧弘小心甄选,等大行之后便是太子直接可启用的人。 而余下的一些低级官员就由萧弘自己决定了。 这十二人已有一席之地,然而毕竟不是官身,还无法担任有品级的职位,一部分贺惜朝已经替他们空缺出来,只等他们考上功名再放上去,如当初承诺给罗黎的账房管事。 英王府不需要太高的功名,可太子府就不一样了,罗黎怎么着也得有个举人在身。 他压力不是一般的大,最近埋头苦读地好不容易养回来的一点肉又消退了。 这十二人之中除了尤自清和邵远已经过了乡试,其余的还在苦哈哈地等明年的科考。所以他们除了奋发向上,也只能羡慕地看着这俩被贺惜朝放在太子府里虽级别较低的七品却甚为重要的位置上。 而还有大部分的位置却依旧空着没定,谁都知道跟着太子前途似锦,自然这些官职哪怕虚的也让人趋之若鹜,前来送关系,走人情,甚至毛遂自荐的简直络绎不绝。 每天管家都能收到好几份名帖和前来投奔的文人诗词策论,希望能被萧弘看上一眼。 萧弘手里拿着管家收集起来的名帖,还有一大堆他看着就头疼的文字,忍不住问道:“依旧有很多空缺啊,惜朝,这些人怎么办,我总不能也让父皇安排吧?” 贺惜朝挑了眉眼道:“当然不行,那样显得你太无能了。” 萧弘于是将这叠他不太乐意看得东西递给贺惜朝说:“我觉得这里面应该有些还不错的,就是看着容易打瞌睡,眼睛得花,惜朝,要不你看看?” “我可没那么多功夫一份一份看过来,你府里的事情已经忙得我焦头烂额了。” “那怎么办?” “简单呀!”贺惜朝接过帖子当扑克牌一样打成扇子,遮住下半张脸,只露出一双狡黠的眼睛对着萧弘眨呀眨说,“距离上次招聘已经过了三年了,府邸在壮大,我看是时候来场公平公正的考试了。” 嘿嘿。 第223章 广而招之 大理寺经过五日的审查, 终于将萧弘的那份状告结了案。 那些弹劾的奏章都是萧弘精心挑选的,诬陷诽谤罪名自然成立。 大理寺卿带着两只黑眼圈向帝王陈述了结案书:“……皇上, 臣以为这十六人皆革职查问便可。” 天乾帝没有异议,然后看向萧弘:“弘儿, 你觉得如何?” “大理寺卿公平公正, 儿臣觉得这样处理极好。”萧弘笑着回答。 “那边如此办吧。”天乾帝道。 大理寺卿领命, 顿时长舒一口气, 恭敬地退下了。 他非常希望萧弘不要再突然地给他揽活干,至少再过了三五日,容他养养精神才好。 大概闹腾够了,接下来的朝堂真是祥和一片, 而百官们也不敢再给这位较起真来要人命的英王找麻烦,一个个都很老实地商谈国事。 然后一天的早朝就这么过去了。 萧弘怀揣着一封折子, 跟着帝王辇驾之后进了清正殿。 等天乾帝更衣完毕换上一身便服之后, 才溜达着走进去,咧嘴一笑,露出八颗牙:“父皇。” 看起来心情挺好,天乾帝有些疑惑, 便问:“有事?” “很久没陪您吃饭了, 有些想念您厨子的手艺。”萧弘凑进来讨好道,“蹭顿饭呗……嘿嘿。” 天乾帝一看就知道这小子心里有鬼, 不过架不住心里高兴,便大手一挥:“那就赏你一顿。” 边上的黄公公一听,立刻下去安排厨房, 做些萧弘爱吃的菜品。 有萧弘陪着吃饭,再没胃口的人瞧见这小子吃饭的有滋有味样都得跟着多吃两口。 随着年纪增加,萧弘的饭量也跟着蹭蹭蹭往上涨,一口气两碗饭不过眨眼间的事,第三碗结束才算有几分饱,再加上四十八道菜挨个儿下几筷子,这肚子…… 天乾帝眯着眼睛打量了一下,居然没撑破? “嗝……”萧弘打了个嗝,心满意足地放下筷子,赞赏道,“好吃,您小厨房里的厨子真是深得儿子的口味,父皇,我能不能将人讨回去,吃腻了,再还给您?” 天乾帝喝了两口汤,然后彻底放下碗筷,黄公公命人撤桌。 他毫不留情地拒绝道:“人,朕是不放的。不过,你想过来吃,倒也可以。” 万一送出去了,下一个厨子不合这小子的胃口,岂不是不愿意进宫来陪老父亲用饭了? 天乾帝内心计较,面上却是波澜无惊:“饭也吃完了,有什么事要劳烦朕就说吧?” 萧弘闻言就不乐意了:“这话说的,儿子就不能单纯想要陪您吃顿饭?” 天乾帝扬了扬眉,然后不紧不慢地端茶送客道:“既然没有就跪安吧,朕去后宫坐坐。” 萧弘:“……儿臣有事。” “呵。”天乾帝一脸看死你个猴孙逃不出他手心的模样,冷笑了一声。 萧弘从怀里掏了掏,掏出一份热乎乎的折子递给他爹,然后双手一合拜托道:“这个我想让通政司登到这期的邸报里,请父皇恩准。” 邸报便是大齐唯一一家报刊,民间是不许办的,内容涵盖朝廷政令、帝王诏书、臣僚章奏、升迁贬斥,刑罚案件等,当然这些都得经过帝王或是内阁同意方可刊登,管理极严。 邸报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看到,只有大臣才能收到,而地方官则有驿站信使帮忙运送。 虽然消息多为延迟,可在大齐恰恰是官员掌握朝廷最新动态的来源,臣属们收到之后不仅要细读有的甚至得背下来,以防不时之需。 然而像萧弘那样什么都是第一手,平日里根本不关注邸报,指望着它的消息,黄花菜都凉了。 天乾帝挺纳闷的:“怎么忽然关注邸报来了?”不会又整什么幺蛾子吧? “有需要呗,您赶紧看看,同意的话盖印我就给通政司送去。”萧弘催促道。 然后“招聘启事”这四个大字顿时映入天乾帝的眼睛,帝王的眉头顿时皱了起来:“你这是……” “选拔府官啊,儿子这几天正合计呢,发现手上真没什么可用的人,一溜儿的空缺,虚位以待。” 天乾帝有些闹不明白萧弘的脑瓜子究竟在想什么,于是奇怪地问道:“怎么没人?姻亲旧属不论,就没人给你推荐几个,毛遂自荐的应该总有不少吧,往里面挑就是。实在不行,去六部各院各司找,就几个小官小吏,看上谁就是谁,太子门下难道还有人拒绝不成,何必那么麻烦?” 天乾帝虽然这么说着,不过还是往下仔细看着这份招聘启事。 萧弘解释道:“爹,虽然只是些小官小吏,可我也不能随便找呀,这将来可是我太子府的人脉呢!您知道儿子向来贵精不贵多,要挑一定要挑最好最合适的。” “这些人呢我打算细心培养一下,将来放到六部乃至地方,成为朝廷栋梁之才。不过我是有要求的,不是什么阿猫阿狗托个关系就能送进来。可让我自己去发掘有才华的人,那也太累太费时间了,所以我才要广而招之,凡是符合我条件的,也愿意到太子府来一起奋斗,我都愿意给机会。来一场公平公正的考试,凭真本事决定去留不是更好?” 他凑上去指了指招聘启事里面录取最后一条——凡符合条件者太子府统一安排考试,择优录取。 天乾帝思索着:“公平公正?这倒是类似于科举了。” 萧弘点点头:“我觉得科举制度挺好的,现如今也是天下学子仕途上相对而言最为公平的一次了,谁上榜谁落第,都靠本身说话,没什么怨言。三年前英王府刚建成,人手空缺,惜朝便以此形式召过一批,那十二个书生看着就挺不错。如今英王府要变成太子府了,我想再来一次。” 萧弘虽然随口一说,了天乾帝却很有深意地看了他一眼,这孩子有时候虽不靠谱乱来,可关于决策上的事从来都不含糊。 虽特立独行,却让人分外惊讶,且感叹。 天乾帝相信若是这个机会放给萧奕或者萧铭,他们定会将这些空缺的位置留给自己亲信以及需要拉拢之人,或是赏给投诚之人,将那些势力牢牢地绑缚起来。 绝对不会像萧弘这样直接敞开来,面向所有人,不论背景势力。 天乾帝低头看着上面写明的一栏要求:年纪四十及以下,进士出身。 直接将那些蒙阴出来的人拒之门外。 可功勋之家能考中进士的有几个?多是书香门第,或是寒门耕读而来,这意味着这些人带不来多少势力,相反萧弘还得费心思培养多年,才能在朝中掌有一定的权力,反过来帮他。 甚至若是中途不愿再为太子府尽力,怕是一腔心血付之东流。 这其实需要很大的魄力,和宽阔的胸襟。 就眼前利益来说这样做他这个太子实在吃力不讨好,然而目光放长远,不管是对萧弘的名望还是成长,利远远大于弊。 天子设科举广招天下,除了收揽有才之士,也为了打破世家门阀的垄断,让寒门有出头之日,于此形成制约,以安天下。 更重要的是这不问出身,只看才华的举措,让天下有志之士更加心生向往,人才济济不愁大齐后继无人。 一旦萧弘此举传开来,太子府怕是得成为人人向往的圣地,因为除了科举只有那里才不会不论出身,人人都有机会。 天乾帝可以预见士林之中又是一片赞誉之声。 只是,帝王毕竟想的更为长远一些,他问:“弘儿,你就不怕有三心二意之人借此机会混入你
相关推荐:
五个校花女神堵门叫我爸!
南城(H)
未婚妻和乡下表弟
召唤之绝世帝王
妄想人妻
身娇肉贵惹人爱[快穿]
玩笑(H)
满堂春
流萤
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