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鸢小说

纸鸢小说> 神话:灵性支配者 > 第123章

第123章

喂家里的牲口,也可以烧火。” 沈桃说着就掰下一个玉米棒子,剥开皮,露出金灿灿的玉米粒。 沈桃的种子是系统出品,产量高不说,品质也极好。 每个玉米都结了两个棒子,玉米粒颗颗饱满。 老汉:“哦呦,这玉米长得和别的粮食都不一样呢! 粒也大,结的……哦棒子也大,这要是种上一垄,可比种麦饱肚子!” 沈桃:“正好你们手里也有麦,咱比一比? 玉米间隔大,我取两株,把玉米粒抠下来。 你们也取相同间隔内的麦,把麦粒弄下来。” 农人们照办,割了相同间隔的麦子,把麦粒堆成一小堆。 沈桃和翠兰把两株玉米上的四个棒子掰下来,把玉米粒搓下来堆在地上。 明显可以看出,玉米粒比麦粒堆得高不少。 这就代表着相同的地,若是种上玉米,产量会高不少。 手里存粮多,就不用饿肚子了。 农户看向玉米的眼神闪着希冀。 翠兰抿嘴轻笑。 就这,就觉得冲击大了? 一会儿要是看到土豆和地瓜的收成,还不得吓坏啊。 果然有农户开口道:“东家,另外几种收成怎样?果都在地底,这看不到啊!” 沈桃示意一个汉子去翻地,一铲下去,就挖出几个圆溜溜的土豆。 土豆刚从地里挖出来,还带着泥土的芳香。 汉子拽住土豆的根,叽里咕噜又扯出五六个大土豆。 农人:??!!这么多? 一棵土豆就能结出这么多,这比玉米还厉害啊! “这要是全种上土豆,我一家人再也不用饿肚子了!” 沈桃神秘一笑,从农人手里接过农具,又用力地向下铲了几分。 湿润的泥土被翻起,带出鸡蛋大小的小土豆。 苍蝇也是肉,这小土豆可不能丢哦。 “还有?!我的个老天爷!这土豆真能结!” 地上放着个篮子,沈桃把一株土豆秧子结下的土豆全捡进筐里,竟是捡了半筐之多! 有人问出灵魂问题:“东家,这土豆倒是好。只是吧,放得住才叫粮食。 要是放几天就烂了,结再多也没用啊。” 沈桃:“土豆比较利于储存,冬天可在院子挖上两三米的窖,把土豆放进去储存。 放两三月也不会坏,若是长芽儿了,就不能再吃,可不耽误它作种。” 第224章 献出种子 “若是想再放久些,可以把土豆切条晒干。 虽然口感不如新鲜土豆,可真到了没吃没喝的地步,也可以饱腹。 土豆还能做成淀粉,存放的时间更长,只是产量没那么高。” 介绍完土豆,沈桃又去挖地瓜。 地瓜产量完全不输土豆,口感也更清甜。 可土豆是我国第四大粮食作物,地瓜却排不上。 究其根本原因,首先是地瓜比土豆种植费力,它的藤蔓攀爬,要经常翻藤。 其次,土豆主要成分是淀粉,地瓜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难以消化。 沈桃把地瓜在身上蹭了蹭,掰开一块递给农户。 地瓜的断口金黄,冬天用热炭炙烤,肯定会又香又甜又冒油。 那人咬了一口,赞叹道:“真甜嘞,还解渴!东家,你这些种子都怎么寻来的?这也太厉害了吧。” 听他这么一说,其他人纷纷掰开地瓜品尝。 清甜解渴。 叽哩喀喳造了好几个。 吃完了,农户就学沈桃的样子去掰玉米,挖土豆。 整整干了一天,沈桃的农作物才收割完,在地里左一堆右一堆地放着。 沈桃还留了半垄没收割,因为她有别的用处。 “今天就先到这儿吧,你们每人捡一些土豆和地瓜回去吃。 明天我带秤过来,这些是你们种出来的,充作赁地的粮食。” 农户们千恩万谢。 这些东西都高产,用来充赁地的粮食,他们手里能省下不少粮呢。 一家老小冬季就有指望了。 他们也不贪心,每人捡了七八个土豆带走,打算让家里人尝尝鲜。 人心都是肉长的,沈桃对他们好一分,他们就想回十分。 别的事他们帮不上忙,帮她守夜看粮食倒是可行。 就在沈桃毫不知情,且他们也完全没打算让沈桃知情的前提下,他们在地里守了整晚。 第二日,沈桃租了几辆牛车,把收回来的粮食送回黑风寨。 手里有足够的粮,沈桃去找了徐以德。 徐大人正在县衙乘凉。 自从屏县风风火火搞起产业,来告状的人都少了呢。 “徐大人!” “沈姑娘来了,快坐。今天要做什么?我这就安排人手,马上就去干!” 沈桃吩咐人搬上几筐土豆、地瓜,还有玉米。 玉米金灿灿,看着就喜人。徐以德高兴地围着问:“这是何物?” 反观从土里刨出来的土豆和地瓜,徐以德不仅不喜欢,表情还有点嫌弃。 沈桃一一介绍,徐以德越听眼睛瞪得越大。 “你说这土豆和地瓜不仅味道好,可以做主粮,产量还比稻米高上几倍? 沈姑娘你不是骗我的吧! 你知道你的话若是真的,这代表着什么吗?” 徐以德表情十分严肃。 沈桃点头。 她怎么会不知道? 若她说的是真的,把土豆和地瓜推广出去,那么大月皇朝人人都能吃饱。 国力会猛增。 “徐大人若是不信,可以随我去地里一趟。 我还留了几株没割,徐大人亲自一看便知真假。” 徐以德坐着沈桃的马车直奔地里。 他亲自上手掰下玉米棒子,又亲自在土里挖出一大堆土豆。 直到此刻他才信,这些农作物的产量真是极高! 若味道尚可,那于万民可是一桩幸事! 沈姑娘啊沈姑娘,你可真是闷头干大事。 徐以德迫不及待地拉着沈桃走。 “咱们回县衙,我要尝尝你这个土豆!” 沈桃厨艺一点也不好。 可做点简单饭菜也难不倒她。 衙差烧火洗菜打下手,沈桃先煮了一锅土豆和地瓜。 又炒了土豆丝,炖了个土豆块。 简简单单土豆地瓜宴就成了。 徐以德拿着煮土豆闻,说不上是什么味道。 他放到嘴里一咬,立刻被绵密的口感惊到了。 竟是出奇的好吃。 他又夹了土豆丝,嗯,相比于煮土豆,炒土豆丝是另外一种爽脆的口感。 一顿饭吃得他肚儿圆,满足极了。 衙差看得直流口水。 徐以德看桌上还剩了不少,衙差又馋成这副德行,便道:“剩下的你们分了尝尝。” 衙差赶紧凑到桌前,把剩菜全包圆了。 至于味道? 那还用说?!看他们吃相就知道了。 徐以德摸着圆溜溜的肚子问:“沈姑娘,这土豆、地瓜、玉米我马上就派人送到褚州刺史府。 我再写上一封书信,请刺史大人快马送进京城。 想必司农最近有得忙了,说不准还要亲自来咱们屏县请你传授种植技术。 若此事真成了,我屏县给你立碑建祠,让百姓歌颂你的功德!” 沈桃摆手,“那倒用不上,不过一点小事。 天下人人温饱,我就有更多银子赚!” 沈桃把自己想赚钱的心思说得十分坦然。 不过徐以德却全然不认同。 她若是真爱银子,爱到骨子里,她何必把土豆、地瓜这些作物拿出来呢? 她大可以自己培育,再当成稀罕物卖出去,到手的银子会更多。 送走沈桃,徐以德半点没敢耽搁,把沈桃送来的土豆、地瓜、玉米等打包送往刺史府。 他还配了一封信,信面言明,发明了曲辕犁的沈桃再次献上好物。 信中细述土豆烹饪方法,产量,还有储存手段。 ** 褚州刺史王大人最近头疼不已。 褚州今年有好几县都发生了干旱,虽没造成严重后果,可粮食产量大打折扣。 上面的税粮催得紧。 下面的百姓怨声载道。 王大人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他愁得在书房来回踱步,就听手下心腹敲门,“大人,屏县县令徐以德差人送信来了,还带来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王大人道:“拿过来看看。” 下人搬了几个大筐进来,里面的东西圆滚滚脏兮兮,看着就是土里刨出来的,不值钱。 王大人冷脸道:“快马加鞭就送这东西? 徐以德真是太闲了,倒是他屏县今年下了好几场雨,粮食产量不减,他才有心情送奇奇怪怪的东西。丢出去丢出去!又不能解决百姓缺粮的问题,看了就心烦。” 心腹:“大人,徐以德还送了一封信,要不等看完再决定这东西的去留?” “这能是什么好东西?!直接丢出去,信留下。” 心腹让下人把土豆和地瓜往出抬,王大人展开信看起来。 看到一半,他焦急大喊:“别急着丢!!!快给我抬回来!!!” 一边喊,他一边提着官袍倒蹬着步子往外跑。 王大人年过半百,走路走快了都大喘气,更何况小跑。 他上次这么跑,那还是上一次呢。 第225章 当街超车 扔土豆的动作被叫停。 王大人小跑追上土豆,之前还嫌土豆脏,现下却好像宝贝疙瘩似的捧在手里,仔细看。 王大人的心腹狐疑地问:“大人,这莫非真是什么好物?” “叫厨娘,快把厨娘叫来!” 王大人不重视口腹之欲,根本没召唤过厨娘,更何况这也不是吃饭的时间。 厨娘弓着身子,忐忑站到王大人面前。 王大人捡起两个土豆,也不管脏不脏,不由分说塞进厨娘怀里。 “去做菜,用清水煮一锅,顺便切丝炒一盘,快去快回!” 一番话说得极快,外加急切的语气,就跟催命似的。 等厨娘走后,王大人高兴的仰天长笑。 他一会儿摸胡子,一会儿又站到书桌前,毛笔沾墨想写什么。 可最后又放下毛笔。 急不得,急不得。 得确定这东西好吃饱腹,还要跑一趟屏县,确定土豆如徐以德所说这般高产,他才好把这件事往上报。 若这事是真的,他完全可以把土豆作为依仗,和圣上讨个赏。 把税粮的量往下压一压,百姓也好过活。 厨娘这边拿到土豆,半分不敢耽搁,按照王大人所说的方法做了几盘菜。 她带着灶房几个打下手的伙计,忐忑地把菜端到桌上。 王大人捏着煮土豆,闻了又闻——额,就没什么特别的味道。 只是从未吃过这东西,他心里也打鼓。 不过徐以德既然敢让人送来,那必是亲自尝试过的。 旁的不说,徐以德能养出一身肥膘,那也是个好吃鬼。 好吃鬼亲自验证过的,他还有什么可担忧? 王大人咬了一口煮土豆,口感又面又沙。 普通的煮土豆,若是土豆品种不好,是会有一点涩味的。 但沈桃的土豆可是系统出品,质量上乘。 不仅不涩,细细咀嚼后,口齿还有清香。 王大人越吃越快,吃得眉眼都舒展了。 等他吃到八分饱,他把筷子往桌上一扔,道:“备马车,我要亲自去一趟屏县!去见见徐以德。” 心腹赶紧去备马车,又点了几个会武艺的手下陪同,这才踏上前往屏县的路。 ** 沈桃把粮食上交后,细细盘点着手里的商品货物。 目前,屏县除了有不断推陈出新的木制品,还有油印、双面绣、蒸馏烈酒、玉雕、茶器这些好货。 商人们回去,宣传的也很卖力。 现下不止有从孟蒲县的水路来的商人,也有其他商人从四面八方赶来。 不过主力还是码头。 每天有数以百计的商人来屏县,是时候规划一片地,把“义乌批发市场”盖起来了。 这个市场占地面积不小,配套设施也要完善。 选地、盖房子、装潢、后续宣传,直到投入使用,至少耗费一年时间。 等到那时,屏县会更热闹。 沈桃这边规划的好,却不知孟蒲县的县令冯家照坐不住了。 屏县在他的码头开了一个摊位,把数不清的商人都弄到屏县去了。 他啥都没捞着! 三年清知府,那还十万雪花银呢。 更何况冯家照在徐以德口中的外号叫冯小眼,他那小眼睛

相关推荐: 【快穿】嫖文执行者_御书屋   捉鬼大师   取向狙击   如何逃脱乙女游戏   小白杨   蔡姬传   绝对占有(H)   [综神话] 万人迷物语2   圈圈圈圈酱短篇合集二   【黑篮同人NPH】愿你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