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我早就打听好了,今天,龙虎班在那里唱戏。 所谓的龙虎班,是由当地一些戏曲名家,组成的临时戏班。 这年头,戏曲名家也要下乡种地。 他们农忙时干活,只有在农闲时,才会聚集在一起,组成临时的龙虎班,去人民剧场唱戏。 今天他们唱的,是一出现代戏。 好戏已经开场。 戏台上,大家敲锣打鼓,唱得专业,认真。 露天剧场里,全场座无虚席,里三层外三层,挤满了人。 没想到,这么个小县城,居然有这么多戏迷。 再过二十年、三十年,今天看露天戏的年轻人,会变成一群老头、老太太。 而现在,在没有电影、电视剧的年代,男女老少戏迷都有。 他们是那么年轻,那么热爱戏曲。 我去得晚,已经没有好位置。 大家见我是个知青,文弱又秀气,还是把我让到了前排。 今天唱戏的主角,绰号“关公”,据说擅长演唱古装戏。 但他今天唱的,并不是《三国演义》。 而是换上现代装,唱了《沙家浜》。 他的唱法曲调,和我老师教的古装戏不一样。 我还是听得津津有味,热泪盈眶。 我沉浸在其中,不知不觉,看完了全场。 一场戏结束,我忍不住跑到后台。 我自报家门,说想见戏班的班主。 可我一提出这个请求,后台的人都笑了。 他们说,现在不是旧社会,不兴江湖卖艺了,没有班主了。 一个胖胖的中年男人,走了出来。 他笑眯眯对我说:“同志,我们这儿没有班主,只有演员。我们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我好奇地问:“这位师傅,您贵姓?” 他笑着说:“在下姓杨,是个唱丑角的。” 我说:“那您就是戏班的老大了。” 杨师傅问:“这话怎么说?” 我说:“我的老师说过,戏班要尊丑,您唱丑角,可不是老大吗?” “尊丑”这个规矩,从唐代就有了。 据说,唐明皇爱唱戏,还喜欢扮丑角,常常把身边人逗得想笑不敢笑。 民间把唐明皇奉为戏神,戏班里演丑角的人,最有威望。 连吃饭,开箱,都要丑角先来。 杨师傅听我说得头头是道,笑成了一朵花。 “嘿,你这小姑娘,还挺懂行的。” 我急忙道:“我会唱戏,我今天来,就是想加入你们的!” “您行行好,给我个机会吧!哪怕让我打杂也行!”我恳求着。 公社会唱戏的人不少,主动来报名加入的,却是少见。 旁边,一位演过虎妞的花旦,觉得有意思,走过来看热闹。 她上下打量我,笑说:“这姑娘性格挺虎,咱们刚好缺一个小旦,让她试试吧。” 杨师傅却说:“我们戏班,虽然不比城里专业,但也不收滥竽充数的。知青同志,你要真想加入,先唱一段试试吧。” 我眼前一亮,自信道:“我会唱的戏可多了!《木兰从军》《桂英挂帅》《长生殿》《西厢记》《牡丹亭》……这些我都会。” 杨师傅却摇头。 “不行,你说的这些,都是古装戏,现在破四旧,只能唱现代戏。你会唱现代戏吗?” 我沉默了,我确实不会唱现代戏。 下乡后,古装戏就不怎么练了,我还没来得及学现代戏呢。 杨师傅摊开手:“那就没办法了,我们龙虎班,目前只唱现代戏。小姑娘,你还是回你们大队吧。” 周围有人讥笑,“丫头,现代戏都不会唱,还敢加入戏班?” 拒绝的声音很刺耳,但我不能退缩。 这是我最后的机会。 如果不加入戏班,我就没办法提升技能、练功,也没有钱和票。 没有钱和票,我就没办法买书、复习,参加高考。 我今天必须留下! 想到这里,我再次鼓起勇气。 “各位师傅,虽然我不会唱,但我可以学。” “刚刚,我听你们唱《祥林嫂》,多少学了一点。我可以先给你们唱一段。” 刚刚演虎妞的花旦,听见是自己的戏,笑道:“小丫头,这出戏,我可是排了一个月才上台的,你看了一遍就想唱?你记得住词儿吗?” 我说:“不会词儿我可以编,我现在就唱。” 杨师傅摆摆手道:“你唱得好不好,我们说了不算,观众说了才算。观众都在外边呢,你对着我们唱没用,你得去外面台上唱。” 我急了:“什么?你要我直接跑到台上,对着观众唱?” 杨师傅笑着说:“怎么,不敢吗?” 我咬咬牙,“唱就唱,没什么不敢!” 这是我唯一的机会,我不能说不行。 杨师傅看热闹不嫌事大,对着乐器班的师傅报幕, “各位,奏一段《祥林嫂》新编,让这小姑娘来唱!” 乐器班的师傅们心领神会,立刻敲响锣鼓,吹拉弹奏起来。 观众本来都快走完了,听到报幕,又坐了下来。 我还没准备好,被杨师傅一推,就站到了台上。 这一刻,我大脑一片空白,心里只有一个感觉:生疏。 虽然小时候,我跟着老师出去演过戏,但那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如今,弦子一响,戏必须唱起来,断不能让场子冷掉。 我只能走到台中央,凭着记忆,顺着节奏,硬唱起来。 记不住词是必然的,我只能自己编。 刚开始,观众也好奇。 见我是个没化妆的知青,观众们还以为,我是新学徒,都愿意给我捧场。 但我一开口,观众就开始皱眉了。 三句后,台下甚至摇头,哄笑了起来。 我一下子脸红了。 我知道,自己唱得不好。 我已经三年多没练了,高音唱不上去,身段也不行。 一段戏没唱完,观众渐渐失去了耐心,纷纷起身离开。 有人还说:“什么破锣水平,也敢进龙虎班?丢人现眼啊!” 我越唱越难过,眼眶也红了。 观众几乎都走光了。 但我身后,乐器班师傅们还在演奏。 因为,台下的观众席,还有一个人——梁砚。 居然是梁砚。 他不知道什么时候办完了事,骑着空空的二八大杠,斜靠在观众席最后一排。 他安静地看着戏台。 因为有梁砚这个“观众”,乐器师傅们才没有停。 我一惊,心想:他该不会,一直在听我唱戏吧? 被熟悉的人看到,我更觉得丢脸了。 但又想起师父当年的教诲:唱戏的人,观众就是衣食父母,只要台下还有人在听,演员就不能下台,必须把一段戏唱完。
相关推荐:
高达之染血百合
将军夫夫闹离婚
我曝光前世惊炸全网
被觊觎的她(废土 np)
阴影帝国
虫族之先婚后爱
归宿(H)
祸国妖姬
媚姑
铁血兵王都市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