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纸,他们随走随看。 看到连载故事,一下就喜欢上了。 毕竟是爽文,开头就要制造冲突吸引人,爽点多才能引人入坑。 这种写法和本朝含蓄的文风相比,完全不同。 报纸连载的内容不多,看到正精彩的地方就没了。 买报纸的人抓耳挠腮。 这完全不够看。 他们直奔书坊,希望能找到这个话本子。 把所有书坊找遍了,根本没有这个话本子,就连类似的都没有。 他们这时才明白,要看后续精彩内容,只有买明天的报纸才行。 ** 第一天卖报纸,沈桃抱着试水心态,只印了两千张。 毕竟读书人没那么多,印多了怕砸手里。 没想到,连半个时辰都没到,两千张报纸销售一空。 一张报纸五文,其中墨、纸,还有提成均摊下来,每张成本三文。 相当于一张的赚头只有两文,两千张也就四两。 没有办法,卖的贵就没人买了。 不过沈桃的目光可不仅仅放在屏县,她要把屏县的报纸卖到褚州八县,卖到褚州城。 再通过商人的手,卖到全国各地去。 这不就积少成多了吗? 沈桃正这么想着呢,衙差就说有个小孩来衙门找沈桃。 不用想,肯定是麻豆。 沈桃一说放行,麻豆就满脸大汗十分狼狈的跑了进来。 他看着狼狈,但是眼睛亮晶晶的。见到沈桃,他还学着大人模样冲她拱手。 沈桃招招手,“麻豆,你有事?” 麻豆连连点头,“大人,你说卖掉二十张报纸,就给两文钱的,对不对?” 沈桃嗯了一声。 麻豆激动道:“那我要是卖两千张……”他掰着手指头算,毕竟没读过书,只能算明白十以内的。 沈桃接话:“就是二百文。” 麻豆激动的啊了一声,“动动嘴皮子就能赚二百文!!能买二百个馒头我的乖乖,够我吃好久了。” 沈桃好笑的问:“那你卖出去两千张了吗?” 麻豆重重点头,眼睛里满是激动的小星星,“有个商人跟我买报纸,我一看他就不是咱屏县人。 他瞧了几眼说故事有趣,我问他要不多买点带回去试卖。这故事有趣,只有他有货,绝对大卖。 他同意啦!” 沈桃有些震惊的看着麻豆。 天赋这东西无法言说,这小小的孩子脑子竟如此灵活。 他没想太多,但做的事却和沈桃所想不谋而合。 沈桃问:“那人在那里呢?” “我让他在外面等消息,咱们还能印出报纸吗?能卖给他两千张吗?”麻豆一连串发问。 沈桃轻轻刮他小鼻子:“我这就去见见他,等收到银子,我就把铜板给你。” “嗯。” 沈桃换下官服,穿着便装领麻豆去见了那位商人。 麻豆虽然头脑灵活,可毕竟第一次做生意,好多事都交代不清。 沈桃与那位商人见面,言明只买一天报纸不足以在本地打开知名度。 那商人想了片刻就决定连续订购五天,每天两千张,足足一万张。 商人见沈桃答应的痛快,又问:“姑娘,我观这报纸上的字并不是写上去的,而是印上去的。 姑娘想必号召了一批人手雕刻印刷模具。 要不,我不买你的报纸,我干脆买你用过的模具。你看这样可好?” 沈桃心想,你这算盘珠子都快崩我脸上了。 你那是要买模具吗? 你这是想买我整个连载故事的版权啊。 回头你大肆印刷,钱都让你赚了,还有我的报纸什么事? 你当我卖报纸只是为了卖报纸? 我是为了打响屏县的知名度,让更多的人来屏县。 人来了要吃饭吧,要住店吧,要带点礼物回家吧,这经济不就活起来了吗? 沈桃摇头,“算了兄台,您要是买报纸我欢迎,买模具的事还是免谈。” 商人在别人地盘上也不好强买强卖,付了定金道:“那行吧,我还要在屏县逗留几日,报纸的事劳你费心。 我回去卖的好,再和你这边联系。” 一万张就是五十两银子,净利润二十两。 别看不起二十两,有第一个二十两就有第二个,无数个。 晚间,沈桃把卖报纸的人聚集在一起,美其名曰开会。 “各位都说说今天卖报纸的感想?” 一老汉举手,“今天卖的快着呢,我卖了两百多张呢。嘿嘿,我能拿二十文钱。我还定了几个老主顾,他让我明天直接把报纸送到他家。” 沈桃心想这个人也不错,知道发展老主顾,也是个好苗子。 因为报纸的噱头足,这些人卖起来毫不费力,所以一个个精神头十足,感觉前途一片光明。 沈桃拿出一个包袱,里面哗啦啦直响,是铜板的声音。 她把铜板放到桌上挨个分发。 他们卖的数量大差不差,分到手里的铜钱都差不多。 轮到麻豆了,沈桃拎了一大串,足足一千文放到麻豆面前。 和旁人十几个铜板相比,麻豆这一堆像小山似的。 “我的亲娘啊,麻豆这么多!” 沈桃清了清嗓子,“今天我着重表扬一下麻豆。他拉到一个外地客商,一下就卖出去一万张。 卖给外地客商固然好,可我要警告你们,要是围着一个客商没完没了的推销,影响了他来屏县的体验,我直接把你们丢大牢去。 能卖报纸的人多了,不缺你们。” 恩威并施,沈桃算是玩明白了。 众人心虚的挠着头。 这县令怎么好像有读心术,总是能猜透他们心里在想什么。 沈桃又给他们指了条明路:“如果你们肯吃苦,可以往旁边的县城跑一跑。 只要不坏我屏县招牌,大家各凭本事吃饭。” 沈桃心想,这可能她在古代发展起来的第一批业务员。 他们要饭时挨的冷眼和谩骂多了,被人拒绝也不会觉得丢面子。由他们当破开市场坚冰的尖刀,最合适不过。 第430章 赚钱啦赚钱啦 沈桃有心培养麻豆。 这孩子人小鬼大,脑子精明,好好培养将来必有作为。 若是放他野蛮生长,指不定会仗着点小聪明办些糊涂事。 沈桃想清楚后也没知会麻豆,直接帮他安排了。 他白天去卖报纸,但是晚上要跟谢言的爹学认字,学道理。 野惯了的孩子哪儿能坐的住? 刚学了两天,就差点把谢父气晕过去。 沈桃想抽个时间训斥他,没想到几天后谢言倒是替谢父传话了。 说麻豆这孩子改了性子。 读书认真,脑子灵活学的快。 究其根本,竟是因为和一同学习的木匠联盟李二娃打了一架。 李二娃没入木匠这行时也是孩子王,带着村里孩子上房揭瓦,下河摸鱼,捅人家窗户纸的,活脱脱一个小霸王。 直到接触木匠行当,他才稍有改变。 不过他玩闹归玩闹,倒是很敬重谢父。 正是谢父教他认字,他才能研读关于木匠的书籍。 见麻豆气谢父,两个小霸王干了一架。 麻豆不过七八岁的光景,而李二娃已经十三,是家里的顶梁柱。 麻豆哪里是他的对手,两下就被打趴下了。 李二娃武力值战胜麻豆不说,还讥讽他大字不识,想跟着东家简直白日说梦。 这可激到麻豆了。 麻豆深知跟着沈桃会改变他的命运,他对沈桃一百个诚服。 说他不配跟着沈桃,比拿刀架在他脖子上还让他难受。 从那天起麻豆变了,十分上进。 沈桃得知这个消息心中熨帖。无论麻豆还是李二娃,那都是屏县的新生力量。 只有他们知廉耻,懂上进,屏县才会生生不息。 转眼就过了正月,各地客商纷纷涌入屏县进货。 报纸流传数天,已经成了城中人每日翘首以盼的东西。 他们早早来到街上,就等着听那句:今日份报纸喽~ 报纸一来,他们冲上去抢购。 待他们看完,周边不认字的百姓就聚拢过来,等着听他们讲后续内容。 这也引起了城中客商的注意,都是老江湖,岂会看不出连载故事的市场前景? 他们纷纷抓住卖报纸的人要大量买入,还从连载故事第一期开始买。 沈桃来者不拒,印刷厂那边的师傅每天往字块上刷墨,都快刷出火星子了。 最近几天,各地客商单日要货量就超过十万张。 他们也想自己回去印,可他们手里既没有连载故事的后续,又没有这印刷速度。 一万张的净利润是二十两。 十万张就是二百两。 这还不止—— 不少商户开始找沈桃在报纸上打广告。 外地客商也发现了这一妙处,问沈桃他们订购的报纸,广告内容能不能更改。 他们也想赚个广告费。 只要给钱,这于沈桃而言不过是换动字块的事。 甚至还能订购专门属于他们本地的报纸嘞。 报纸的净利润一度达到四百两每天,维持现状,一个月就是一万两千两。 对比这个利润,因为繁忙而必须多雇人的月钱,简直不值一提。 沈桃笑的嘴巴子抽抽。 报纸畅销带来的效应极其明显,屏县多家造纸坊的学徒另起炉灶,准备抓住这个机遇乘风而起。 更多造纸铺子开张,就代表又有一批用工缺口。 就连孟蒲县都被沈桃拉下水,由县令李安牵头搞起了造纸造墨。 屏县这个巨大的车轮滚滚向前,根本停不下来。 县衙有了银子,沈桃能干的事就更多。 培养运输的马匹、开养猪场、开养鸡场,若不是实力不够,她还想找人造轮船嘞。 教育方面她也有投资,按街道片区租赁院子,用做托儿所。 租房和聘请妇人照看的银两县衙出。 两岁以上六岁以下的孩子要入托儿所,得凭借其母的上工证明来读,每月收三十文午饭钱。 屏县用工缺口多,有很多都是女人能干的。 给她们提供便利,她们才能走出家门,共同承担起养家的重任。 托儿所里还聘请了贫寒学子每日定时来授课,扫盲从娃娃抓起。 沈桃每天忙的脚不沾地,衙门的马车整日在街道上穿行,屏县正在缓慢生长着。 忙起来时间跑的格外快,眼看又要开春,渠上的工作也到了收尾阶段。 是时候送走灾民,迎来新一年农耕。 这日一大早,沈桃带了几个衙差守在城门口。 城门口架起火堆,上百口大锅烧着,锅沿边还搭着枯黄的蒿子杆。 传承首饰店的张掌柜、周记布庄周鹏举,还有数名送过礼的商人搭了个桌子,在他们脚边堆着好多麻袋。 麻袋装的满满的,看起来沉甸甸,不知是何物。 火堆不远处,一名军官带着数名牵马的士兵。他们是褚州守备军,来接应灾民回褚州。 最早一批驻扎在黑风山上的灾民也拎着大包小包的行囊,准备和大部队一同返回褚州。 再借道褚州,返回邢州。 沈桃不时往城门里望去。 就见冯茗赶着马车飞奔而至,冲沈桃点头道:“来了。” 冯茗拴马站到沈桃身后,听着杂乱的脚步声由远及近。 沈桃踮脚看去,就见黑压压一队人过来了。 在他们身旁有数名衙差骑在高头大马上,马匹来回巡视。 队伍缓缓走来,直到堵在城门口,沈桃扶了扶官帽迎上去。 衙差翻身下马,喊道:“大人,一万五千名余名灾民全数带来,无一余漏。” 沈桃点了下头,扬声道:“邢州来的百姓们,这几个月多亏你们相助,我们屏县的渠道才顺利挖成。 我已安排人上山引水,一旦引水成功,这条渠将成为屏县命脉。 天旱时引水灌溉,天涝时将田中积水引入渠中排走。 这全都是你们的功劳!!” 沈桃慷慨激昂的肯定着每一个人的付出。 灾民难掩激动,他们只知道干活,只知道混口饭吃,哪有空想自己劳动有价值啊。 现在被人肯定,他们胸膛热乎乎的,与有荣焉。 沈桃继续道:“我们屏县有风俗,遇到不幸的事煮了蒿子水打在身上,打走灾祸,迎来新生。 这个时节没有新鲜蒿子,就找了些陈旧的蒿子杆。 我们
相关推荐:
取向狙击
修仙:从杂役到仙尊
【快穿】嫖文执行者_御书屋
【综英美】她怎么不讲wood
学霸和学霸的日常
数风流人物
郝叔和他的女人-续
女扮男装死后,她开始演柔弱绿茶
差生(H)
突然暧昧到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