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鸢小说

纸鸢小说> 最爱的,徒劳无功 > 第165章

第165章

,就打下了那样一场胜仗。更何况现在手里还有着由墨字营班底组成的一万强军?” “再者,还有第三条。”只见姜姑娘笑着说道: “你这一次进军,带了利州府原籍的大量本地军士。其中有武毅文他们这些利州路土生土长的情报人员,也有破阵营这样的利州路战士。” “所以你率领的这支大军,在这里已经不能算是客军了。用你的话来说,利州路完全可以算得上是你的主场!” “然后第四次呢?”当姜姑娘说到这里的时候,就见沈墨笑着向姜姑娘问道。 “上次沈郎在进军利州东西两路的时候,可谓是军纪严明,秋毫无犯。你不但帮利州路的百姓报了西夏人的血仇,还没有做出任何掳掠抢劫之事,所以此地民心在你!” 就见姜姑娘笑道:“只怕是在利州路的百姓心中,你沈郎手下的军队,比那些凶狠霸道的本地官军,或许还要亲切一些呢!” “如此天时地利人和俱在我手,如果要是光考虑打下整个利州东路,而不需要想办法防守的话,只怕有一千人都够了!何况咱们现在还有一万大军?” 等姜姑娘说到这里的时候,已经将沈墨现在面临的形势说了个清清楚楚。 如今在姜姑娘的分析之下,这利州东西两路,简直就像是沈墨手上一颗摇摇欲坠的果子,几乎是他想怎么摘就怎么摘! 沈墨一听之下,只觉得姜姑娘所说的,跟他内心中所想的分毫不差,于是他立刻赞许的点了点头。 “真是孺子可教,回头好好奖励你!”沈墨这一句情话,说得姜姑娘又是满面绯红。 随后又见沈墨接着说道:“等咱们越过了利州西路,再进入金国的领土临洮路的时候。情况虽然没有利州西路这么容易,但是也并不太难。” 只见沈墨对着姜姑娘说道:“这金国的临洮府路,原本就是地广人稀,现在更是并没有太多的军队驻守。” “如今在这临洮路附近,最近的一支军队是金国的绥德军。他们还远在金国的鄜延路,和临洮之间还隔着凤翔和庆原两路之地呢!” “金国把部队放在那里,是一子两用。”就见姜姑娘听沈墨说到这里,于是她笑着看了看沈墨: “那支金国绥德军北拒蒙古、西防西夏。在金国现在这种兵力捉襟见肘的时刻,金国皇帝也只能把这枚棋子放在三国之间,随时准备用它应对两方面的威胁。” “不过这也就造成了整个临洮府路几乎是空空如也,所以才给了郎君这次进军的机会!” “只不过,等你把临洮府路拿下来之后,说不定要面对绥德军的大举反扑……到时候郎君怎么守住这个临洮路,那郎君可就要费一番心思了!” “我费什么心思?”听到这里的时候,沈墨一见姑娘脸上似笑非笑的表情,他立刻就调笑着说道: “那还用我去费心思?有我娘子在这里帮我想主意……” “我呸!”听到沈墨这样叫他,只见姜姑娘顿时粉面羞红,手舞足蹈的想要挥起粉拳去捶打郎君,却被沈墨一把抓住了她的小手。 等沈墨一眼看到姜姑娘洁白如玉的皓腕下,露出了那把短刀刀柄。就在这时,沈墨愣了一下,却又不由得想起了那位宋慈先生。 此时的沈墨心中暗道:这个宋慈,可真是了不得! 事后再想起来,沈墨越思虑越觉得自己在机缘巧合之下,收服了宋慈这个难得的人才,真是自己的幸运! 在这段时间,宋慈工作的时候,做事用人方面都很有独到之处。每每让他手下的人心服口服。 单说宋慈在投向了沈墨之后,他和自己营中众将这些人的关系。就从几件小事上,就可以看出宋慈这个人的特点。 想当初他在十二路反王的大帐那时候,宋慈被当时那些人一通联合演出,忽悠的连他自己都相信了。 这件事,其实可以说是宋慈人生中的一大污点。这个人如果要是沈墨的话,他都觉得要是这事儿放到自己身上,他都不好意思想起当时的情景来! 第1429章:车帐馨香春意暖、且留片刻、英雄豪情 可是宋慈却在后来的工作中,和大帐中那些合起伙来骗他的反王,甚至是和姜瑜馨姑娘都结成了莫逆之交! 用宋慈的话来说,那是不打不相识。但是沈墨却知道,这可是需要极高情商的人,才能做到的事。 其次,就是宋慈对待武毅文的态度更是耐人寻味。 首先他和武毅文两个人曾经是对手,在四海商城的抢劫案那个时候就交手过一次。 另外,武毅文在成都城下,沈墨招降宋慈没能成功的时候。武毅文可是当着宋慈的面儿,说出了“此人若不为主公所用,当可杀之,以绝后患!”这样的话。 但是宋慈对此却是毫无芥蒂,就连去接自己的家眷来到川蜀这样的事儿,他都直接去找武毅文来帮忙。由此一事,就可见这个人有多聪明! 要知道,沈墨的心里当然是最清楚不过的。当时武毅文说出要杀宋慈的这句话,其实并不是给沈墨听的,而是给当时的宋慈听的! 武毅文之所以当面对宋慈说出这番话来,用意就是威逼着宋慈必须要投降沈墨才行。 实际上杀不杀宋慈,沈墨心中自然有数,武毅文又怎么可能在这件事上,去干扰沈墨的决定? 所以这件事儿沈墨知道、武毅文心里也清楚。而后来的迹象显示出,宋慈这个人显然也是对其中的内幕明明白白! 宋慈居然就这样毫无反感的跟武毅文两个人成了同事,他不但没有别扭或是心怀怨恨,反而有事还大大方方的去求武毅文帮忙!说实话,这个人得有什么样的胸怀,才能做到这样? 更何况,还有第三件事,当事人就是沈墨自己。 在他事后想来,他在锦云姑娘那里碰见宋慈,宋慈却当时就从怀里掏出了姜姑娘那把短刀。 宋慈当时不但要沈墨帮忙,用这把刀还给姜姑娘。而且还特意提醒沈墨,问他有没有重谢过姜姑娘本人! 说实话,这件事事后沈墨想起来,觉得自己都做不到! 因为宋慈若要还刀的话,其实他自己就可以去了。而事实证明,他一个多月以来,一直就将那把短刀放在自己的怀里。就单等着见到合适的机会,让沈墨把它交还给姜姑娘! 这件事就说明,宋慈早就看出姜姑娘对沈墨心怀情意,而沈墨的态度却让姜姑娘不上不下的十分难过。 所以宋慈就在拜托沈墨还刀,顺便道谢的这次交接之中,无形之间给沈墨和姜姑娘搭了一座桥! 这一桩桩一件件的,虽然看似是小事,却让沈墨每每觉得宋慈这个人,真可以说是胸怀锦绣,是个天下奇才! 更难得的是,一般人要是有了宋慈这样的能力和水准,必定会去操控人心,拔高自己的地位,甚至是用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可是人家宋慈呢?却把自己的这些聪明才智,全都用到了正路上! 他在无声无息之间,甚至是当事人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在不断的化解着矛盾,甚至是帮助别人!说实话,这样的优秀的人品,就连沈墨都觉得自愧不如。 所以在经过了这一段时间以后,沈墨越发觉得,自己将这川蜀三路天下交给宋慈管理,真是一个英明至极的决定! 而现在沈墨身边的人,甚至包括现在就在他“手里”的这位姜姑娘,也都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渐渐的对宋慈的能力和品行心服口服。 他们当然不知道,沈墨是早就知道历史上宋慈这个人。由此他们也对沈墨生出了一种高山仰止的敬畏感! 要知道,沈墨收服宋慈,把蜀中整个交给他的时候,他和宋词一共才见过三次面! 这样的良材美质一露面,就被沈墨如炬慧眼的发现了。并且沈墨还果断的对他推心置腹,委以重任。大家不由得因此对沈墨的识人之明,深深的敬佩不已! 可是他们哪里知道,沈墨是占了穿越者熟悉历史的便宜。 如今宋慈的工作做得出乎意料的好。这也是沈墨能够放心放下川蜀之地,带兵进军金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沈墨想到这里,他就觉得自己这次是真的捡到宝了! 等到沈墨在车帐里和姜姑娘亲昵了一阵之后,这位一军统帅终究还是不太适合在姑娘家的车里盘桓时间太长。于是他抽了个空就钻出了马车,再次回到自己的战马上和大家一起行军。 等到沈墨出来之后,他衣服上被茶泼湿的地方还没彻底干透。沈墨旁边,骑在战马上的常春远在沈墨的衣领上看了一眼之后,就若无其事的转过了头。 看他的脸上的表情,就像是完全没看见一样。不过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到底有没有在自己肚子里笑得满地打滚,那沈墨就不得而知了。 “想笑就笑,别回头再憋死了……”只见沈墨这句话刚刚说出来,在他旁边的常春远和其余几名将领就“噗!”的一声,一齐笑了出来! …… 这时候,沈墨看着自己正在行军的这支军队,人马如龙、虎贲如云。他的心里也是壮志满怀,不由得感慨的长叹了一声! 如今他这一支军队,虽然才编练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但是已经逐渐现出了天下强军之势。 这支成都军的班底,是由墨字营500人所组成。在这之前,墨字营一直是沈墨手下的王牌部队。 墨字营这支军队,跟随沈墨的时间最久,打的仗最多、接受的军事训练时间也最长! 他们历经血火锤炼和战阵厮杀,已经渐渐有了傲视天下的实力。里面的墨字营老兵,更是对沈墨忠诚得无与伦比。 所以这500人几乎每个人都是合格的教官,在他们每日在训练场上的传授和帮助之后。如今成都军的战士,几乎是在以令人吃惊的速度变强。 虽然沈墨现在的军火工业还没有跟上军队的发展速度,这支一万人的部队,绝大多数还是以冷兵器作为武器。整个军队里,大概只有士官和班长以上的级别,大约一千人配备了步枪。 第1430章:传檄万里今又至、军书一言、挥别蜀中 但是就目前而言,要是他们对上大宋和金国的军队,沈墨麾下这支成都军团,可以说在兵员素质上有着极大的优势。 如今这支成都军,除了为数500人的墨字营组成各级指挥官,包括班长都带着自己的合金战甲和步枪手榴弹之外。沈墨又从中间挑选出了500人,单独成立了一支火力营。 这支火力营的建制和武力配置,全都和当初的墨字营相差仿佛。他们除了身上的铠甲是纯钢锻造的之外,基本上就是墨字营的翻版。 这支火力营部队的职责就是远程攻击,相当于这支万人军团的弓箭手部队。虽然他们人数并不多,但是以火力营的弹药投放量和射程,实际上已经远远超过了四千人的古代弓箭手。 除此之外,由于这支成都军团要随沈墨出征,所以每一位战士都优先于其他的军团,配发了纯钢战甲。 现在他们这些普通士兵身上穿的冲压钢板铠甲,足以让金国军队里面的千夫长见到了,都会羡慕不已。 由于这次进军长途跋涉,中间还要越过秦岭,所以沉重的火炮并不方便大量携带。为了攻打金国城池的需要,所以这次一万人总共才带了12门火炮,而且还是轻型的24磅炮。 即便如此,这些火炮想要越过飞鸟难渡的秦岭山脉,只怕也有很大的难度。 他们这支军队,现在每个人都配发了战马。这些身量高大的河曲战马,还是当年山脉在西夏铁鹞子的手中缴获的。 如今它们再次回到这熟悉的利州东路,进入了熟悉地貌和气候之中。马儿们也都觉得分外的舒畅精神,看起来一副精神抖擞的样子。 现在山脉的军队大幅扩充,对于战马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他之前缴获的战马原本还觉得怎么用都用不完,现在却有些开始捉襟见肘了。 因为沈墨手上的这些战马里面,最多的一批还是和金国大战的时候,缴获的四五万匹战马,但是这些战马的马种都是蒙古马。 它们虽然利于长途奔袭,适应各种气候,也极耐粗饲,身体分外皮实,但是从肩高到冲击速度,全都未必尽如人意。 此外,沈墨手下高达优秀的河曲战马,实际上只有不到两万匹,全都是和西夏铁鹞子作战的时候缴获的。 这些河曲马虽然在耽罗岛上不断的训练和适应,始终保持着良好的作战状态,但是数量却并不够装备沈墨全军。 最要命的是,战马这种东西,实在是急不来的! 因为无论是沈墨急需的装备还是武器弹药,他都可以靠着大量砸钱和密集的科技研发来想办法解决,但是唯有战马这一项却不行! 因为出生的小马驹,虽然在十八个月的时候就有了生育能力,身量也和成年马差不多。但是应用在战斗中战马,却至少也要三年龄才能上战场。再加上马儿长达十一个月的怀孕期……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沈墨现在在耽罗岛上培育的那些优良马种,等它们大批能够用于战场上的时候,就是距离现在,那也至少需要两年多的时间! 所以现在沈墨的心里,又暗暗的把攻打临洮路成功之后,他必须要取得的战略优势上,又加上了一种……用武器装备去换取西夏的优良河曲战马! 沈墨的这次军事行动,他那位远在西夏的盟友项嫦儿还是一无所知。可以想象,当项嫦儿听到沈墨这下子居然打到了她西夏家的后院儿。那位项嫦儿姑娘不知会吃惊成什么样子? 以沈墨的估计,当西夏部队尝到了弓弩和铁丝网的甜头以后,虽然铁丝网他们现在可以自己量产。但是想要藏造出钢臂弩来,那些西夏人却是想都别想! 虽然这些钢臂弩全都是制作粗糙简单的货色,但是里面的科技含量,可是一点儿都不低。 就单是弩臂上所用的弹簧钢来说,就连沈墨工厂里冶炼的时候,都要严格把控质量才能做好。更何况那些连含碳量是什么都不知道的西夏铁匠了! 所以这次一旦沈墨打下了临洮路,领土和西夏接壤之后,沈墨决心他们西夏人不管要自己什么东西,通通都要拿西夏战马来换! 其实说实在的,除了战马之外,西夏也真没什么能拿得出手的了。 他们的粮食连自己都未必够吃,那么大国土面积上只有大概200万不到的人口。说是地广人稀都是抬举他们,因为西夏有些地方都是成片的戈壁和沙漠,连草都不长,根本就没人! 像这样的地方,他们除了战马,也拿不出什么东西来和自己换取装备了。 沈墨现在已经下定了决心,只要西夏人愿意输出他们的战马,想要铠甲他也卖,想要铸钢箭头他也卖! 因为在上次,沈墨到西夏银州观看蒙古大军的时候,他就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 要是跟蒙古军队作战,沈墨军队的火力已经基本上可以达到要求了。就是机动性,他的部队远远追不上那些蒙古兵! 总而言之,沈墨战争机器上,关于战马这个致命的短板,这次一定要在西夏的身上彻底的解决! …… 就这样,在烈风席卷冰、雪漫天的利州路严寒的冬季,沈墨提兵而入,一脚踏进了大宋国境! 等到临安城中的赵与莒接到了成都府路、潼川路和燮州路三个地方,失陷于沈墨之手这封军报的时候。 此时距离沈墨攻进成都府正好是一个月的时间,恰好就在沈墨出兵金国临洮路的时候。 等到赵与莒看清了这封军报时,他就觉得自己眼前一黑,差点没一头杵到面前的龙书案上! 那可是三路江山,他大宋四分之一的国土啊! 此时的赵与莒心痛万分的想道:这成都府一旦丢失,对于他的大众朝廷造成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 首先就是战略态势方面:原本他的大宋被沈墨的淮南东路、新宋的福广两路夹在中间。两面受敌的时候就已经是捉襟见肘,逼得他都要疯了。 可是现在,他居然面临着三面受敌的境地,因为他丢了川蜀之地! 第1431章:将军拔剑天南定、剑门报捷、一战而平 赵与莒愤怒的想道:如今沈墨要是想揍他赵与莒的大宋,甚至可以三面大军,从淮南东路、福广两路和蜀中一起发动进攻! 当川蜀大军乘坐的战船顺着长江滚滚而来的时候。他的大宋士兵除了站在江岸上用脏话开骂,还能用什么来抵挡沈墨这支军队? 更何况这川蜀之地,还是他大宋重要的财赋来源! 原本新宋占据了他的福广两路,就是天下膏腴之地,最为富足肥美的两路。 这两地一失,就相当于整个大宋三分之一的粮米产量,还有接近三成的赋税,全都归了他那位弟弟赵与芮。而现在,他又失去了蜀中! 尤其是成都府,那成都平原上富足丰美,几乎是赵与莒取之不竭的钱袋子。 甚至赵与莒都有一种错觉,就是无论自己怎么压榨,川蜀之地都有任他取之不尽的财源! 可是如今,他这只下金蛋的母鸡就这样被人轻轻巧巧的抱走了。而且拿走它的那个人,居然还是那个让他恨之入骨的沈墨! 想到这里的时候,赵与莒一下就满面狰狞的大声咆哮了起来! 他抄起了龙书案上的一块砚台,墨迹淋漓的一通死命捶打。将案子上的玉石镇纸、水盂笔洗通通砸了个粉碎! 粘腻的墨汁一直流到了袍袖之内。而此时他的脸上和衣服上,星星点点全都溅满了淋漓的墨点。 赵与莒的声音犹如豺狼,干枯嘶哑的大声嚎叫着。他的两只手拼命的向着空中挥舞,就像是要把空中的沈墨抓出来,一口一口嚼碎了才解恨! 看着这位皇帝陛下暴怒非常,周围的群臣全都是面如土色。 如今就连大殿一角上,看护宫灯的小太监心里都清楚,刚才皇帝陛下看的这封军报,一定是有关沈墨的! 因为这天下,能惹怒皇帝的人固然不少,但是能让天子如此抓狂暴怒的却从来只有一个人……那就是沈墨! …… 与此同时,福州府皇宫之内。 咱们那位新宋皇帝赵与芮手里拿着一份军报,一边看,一边也是激动得袍袖簌簌而抖。 只见他手中的军报上写着: “微臣沈墨望阙叩拜,敬启吾皇:近闻伪宋于川蜀横征暴敛,致成民变。锦绣之地烽烟四起。” “臣领麾下之军,兵临成都府下,一战而平蜀中。剿灭反王十二、扫平川蜀乱象、擒杀贪暴伪官、克复川中三路!” “仰赖天子洪福、天威浩荡。此战川中百姓少受荼毒、脱却暴政。川蜀百姓皆念天子恩德。东南平定,此诚为国朝中兴之兆也!” “惟军情如火、百姓如处汤釜,微臣不及请旨,自行领兵而进。川中战后诸事急如星火,未及请旨而决,故伏请天子治臣专擅之罪。” “臣沈墨,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我地个……老天!” 这个时候,赵与芮脸上的表情,在惊喜之中带着难以置信的诧异! 他怎么也没想到,沈墨竟然毫无征兆的向着大宋动起了刀兵。果断的一招,就将川蜀三路一刀切了下来! 随后,赵与芮打开了沈墨随着军报送来的地图,只见地图上的成都府路、潼川路和燮州路,三路国土上都已经被涂上了属于新宋的明黄色! “好个沈云从!”只见赵与芮惊喜的看着这张图,就觉得怎么看怎么喜欢! 若是细看此时的赵与芮,宫里边优渥的生活,让他看起来脸色越发白嫩了许多。只见他比过去那个活泼跳脱的年轻人微胖了一些。脸上也更是沉稳端正,俨然一副帝王之相。 赵与芮怎么也是一位当朝皇帝,对于自己国家面临的形势,他当然是心中有数的。 如今这川蜀之地打下来,被归入了他新宋的国土。虽然他现在远在万里之外,既谈不上治理,也从中拿不到什么收益。但是最起码从名义上来说,这蜀中也是属于他的地方了! 另外沈墨是什么人,赵与芮最是清楚不过了,他这位哥哥根本就没有什么帝王心思。 赵与芮心中此时喜滋滋的想道:看这样的形势,若是稍稍假以时日,说不定这位沈墨真的能一块一块的将大宋江山全都打下来,陆续的送到他的手里! 而此时的赵与芮,心中既是带着十分欣喜,同时也有着很多复杂的情绪。 最起码来说,身为一个年轻人,他内心深处真希望那个肯为他开疆扩土、英武过人的沈墨,要是他自己就好了! 当他看见沈墨的这封军报,除了报告这次大捷之外,还格外的谦卑谨慎,甚至还透露出了请罪的意思。 “这不扯淡吗?”赵与芮哭笑不得的把这份奏章扔到了桌案上,随即把头仰在了龙椅的靠背上,心满意足的长出了一口气! 试问这天下,谁还能治得了他沈云从的罪? 咱们就不说沈墨手下的那些虎狼之军,就单凭兄弟义气方面来说。他赵与芮丢失了大宋那时,就连回家钓鱼的时候准备用什么样的鱼竿儿都想好了。却被沈墨硬生生的给他打下了这新宋江山,让他接着做了皇帝! 就凭这一些情分来说,漫说沈墨有大功于国,就算是他沈墨真做了什么不好的事,赵与芮又怎么好意思跟他说惩罚二字? …… “走马从边事,新恩受外台。勇看双节出,期破八蛮回。” “许国家无恋,盘江栈不摧。移军刁斗逐,报捷剑门开!” 在赵与芮处理政务的大成殿外,隐隐传来了天子语音清朗的吟诵诗句声。 在他的声音中,带着浓浓的期待和畅想,还有无比的喜悦! …… 顺着白水江一路上行,沈墨率领的军队已经过了利州东路,直奔利州西路腹地而去。 在沈墨途经的这一大片区域之内全是戈壁荒滩,就连野草都是稀稀落落。沈墨率军一直向前穿插,一连300余里的路途上都是渺无人烟。 因为没有可以耕作的土地,更不是大路途经的所在。所以在这片广袤的无人区里,沈墨的敌人不是大宋的那些官军,而是脚下的戈壁滩。 第1432章:城下之军谁统领、一言惊杀、县令一名 随后,当沈墨领兵在白马关和福津两座县城中间,相隔160里的间隙中穿插过去的时候。他率领的这支军队已经走过了利州西路三分之二的路程。居然一共都没碰上几个人! 沈墨这一次的行军,并不旨在攻城略地,也不想占据什么战略要点。所以他领军在一路前行的过程中,全都是在茫茫戈壁之中穿行。 在这一路上,大军所需要的粮草补给,全都由四海商社在沿途预备得妥当。想当年武毅文在当骡马行老板的时候,干得就是这个营生。 在行军的路途中,哪里有河流水源、哪里有便于通行、哪里是四海商社准备好的补给站,全都在这事先做了详细的布置,所以大军的行进速度也是飞快。 沈墨这次的行军速度,虽然是得益于他所有的部队,几乎没有人在步下行走,全都骑在马上行军。同时还有一点也是极其重要的。 因为在他的几个野战军之中,全都设立了参谋部的建制,这里面就专门设立了行军参谋。 要知道,在古代的时候,部队行军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军事技能。 一旦部队的人数要是超过了两千,那就要兵分几路,各自挑选合适的道路向前走。像旅游团那样排成一字长蛇阵,稀稀落落前进是不可能的。 而在成都军的这支参谋部里,像是李慕渊、白慕起这样的年轻将领,全都是出自沈墨的利刃营。 其实在沈墨的传授之下,他们现在完全可以负担起独当一面的作战任务。只不过由于这些利刃营的弟子现在年纪还轻,就连年纪最大的李慕渊,现在也差一点儿没到18岁。 所以他们现在还是在部队里面做参谋,处于锻炼自己军事技能的阶段。 即便如此,沈墨的这些利刃营的孩子们,已经专门学习军事技术超过了两年的时间。估计用不了多久,这些年轻将领就该在什么地回忆下大放异彩了。 除此之外,沈墨行军的速度如此之快,还受到了另一件事的影响,就是沈墨下令军队沿途无需扎营。 要知道,古时的军队每到一地宿营的时候,都要安营扎寨。这可不是立几个帐篷就完事的事。 在他们的营寨中有寨墙刁斗、有壕沟拒马,就是为了防备军队在宿营的时候遭到敌人偷袭用的。 甚至在后世的清代,还有一些将领素以“扎硬寨,打呆仗”而出名。就是他们每一次扎营,都是大张旗鼓,非要把营寨扎得结结实实,变成一座难以攻克的要塞不可。 像这样的军队,他们行进的速度当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那些官军动辄每日行军才能走二三十里,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是在沈墨这里,这戈壁上连个兔子都找不着,就更别提什么敌军了。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沈墨下令无须扎营,这极大的提升了行军速度。以至于他们每天的行进距离都达到了百里左右,而且这还是有火炮之类的重物拖累,要不然的话行军速度还能更快。 等到沈墨的军队从白马关前穿插而过以后,这一次在他们军队的前方,终于碰上了利州西路的第一个座城池——大潭县。 就在沈墨的大军距离大潭还有30里远的时候,县里边的县尊大人刘康就得到了消息。 …… 此时的刘康正在花园里边踌躇,他的身材圆滚滚的,裹着一件丝棉袄,耳朵上还带着两个毛皮制作的护耳,看起来就像是一个面团团的商人。 如今城外这只来历不明的大军,让他的心里边上下忐忑,一时之间完全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据他接到的报告,逼近他大潭县的这支军队至少有好几千人。雄壮的马队遮天漫地而来。 这样数目的军队如果要是敌军,他的这座县城根本说不到抵挡二字! 说实话,这座大潭县的城防,就是城外过一波百八十人的盗贼,都能让他这位县令胆战心惊,就更别说这样的一支大军了! 等到这位刘康县令看着院子里凋零的花草,正在没理会处的时候。突然他听衙役报告,说是外面有一位故人来访。 随之而来的,衙役还奉上了此人带来的一件礼物。 等到刘康抬眼向着托盘上一看,只见那上边立着一尊三寸多高,玲珑剔透的琉璃狮子! 一看这件价值数百两银子的宝物,被人当做礼物送来,刘康的心里顿时就是一惊! 要说这大潭县里这几个土财主,哪里有这样出手豪阔的底子?刘康见状,顿时就吩咐衙役快请! 过了一会儿,就见跟在衙役身后的一个人年轻人,面带着笑意走了进来。 刘康一抬头,就见这个年轻人身上穿着一件纯黑色的貂裘,头上带着旱獭皮的软帽。一根青色的丝绦从腰间垂下,上边系着一块小汉玉印。 一见这个人的打扮,刘康就知道这只怕是一个富贵人家的公子哥儿,而且还是出自大富大贵之家! 就见两个人拱手寒暄,各自通报了名讳,他才知道这次来的人姓顾名轩,字宇哲。 等到这个年轻人在厅堂里入座之后,他跟刘县令寒暄了两句。见到下人奉上茶来,就见他微微示意了一下。随后这位刘康大人会意,就让自己的下人到厅堂的外面去候着。 然后客厅里的这位刘康县令,向这位顾家少爷笑着问道:“不知顾先生来此,何以教我?” “不敢,”就见这位顾公子也向着刘康笑了笑,将热气腾腾的茶盏端了起来。 “刘大人城下那支军队,是沈墨将军亲自率领……” “蹭!”的一下! 还没等顾宇哲这句话说完,就现这位刘县令像是被火炉烫了屁股一样,就从椅子上弹跳了起来! 也难怪这位刘县令如此吃惊,他一听见沈墨将军这四个字,就知道这一支大军,果然是来自敌国! 而面前这个顾公子,显然就是那位沈将军派来的! “你好大胆!居然……” 只见这位刘县令一开口,声音陡然间尖利了起来! 第1433章:将军余威今犹在、山河难忘、旧日雄风 “住口!” 还没等刘康这句话说完,只见面前这个笑呵呵的顾少爷脸上笑容一收! 他的胳膊一抬,扬手就把手中那盏热茶,向着刘康脸上泼了过来! 这一下,胖子刘康“嗷”的尖叫了一声,随后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 “顾某这次死了,不过是死一个,可刘县令你要是打错了主意,可是要死全家的!” 只见此时,这位顾少爷的目光冷酷而凌厉。当他一眼看向刘康的时候,这位县尊大人立刻忍不住激灵灵打了个冷战! “大人!” 就在这时,只见几个在外边候着的衙役,一听见这屋子里声音不对,立刻就打开门冲了进来。 而这个时候的刘康,只见他脸上满是茶汤,被烫得呲牙咧嘴,满脸生疼。 现在他的脸上的神情变幻莫测,顷刻之间眼珠就来回转了好几个方向! “谁让你们进来的,滚出去!”只见刘康毫不客气的指着门外的方向,向着进来那几个衙役咆哮道。 随后,当这些衙役悻悻的走出去之后。 “这这这这位……”刘康翻着白眼儿,结结巴巴的不知道下面该怎么说才好。 “顾,”顾宇哲无奈地答道。 “顾先生!”这时候,刘康被人提醒,才想起了这位少爷的姓氏。于是他惊魂未定的向着面前这个年轻人说道:“本官……在下……小人……” “不知顾先生对小人……有何差遣之处?还请先生吩咐!”就见这刘康说了半天,总算是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了。 现在这位刘县令,已经是吓得都要没脉了! 沈墨是什么人,他是最清楚不过的! 想当初沈墨麾下的战士攻破紫石关,从他的大潭县门口路过的时候,他还亲自出城去看过。 当时那场面,差点没把他吓死! 那些极其危险、凶恶犹如虎狼一般的西夏铁鹞子。当时一个个被扒了衣甲,灰头土脸的用长绳子穿成了一串,从他的县城大门面前经过。 一辆辆的大马车上边,西夏军人的尸体一层横着,一层顺着,就像是摆放木材一样层层叠叠的摞在上头! 当时顺着马车的木厢板缝里,还在一个劲儿的往下淌血……还有后面那一连串三四百辆大车! 上边拉着数之不尽的金银财货,沉重的金银压得车轴嘎嘎直响,把拉车的马匹累得气喘吁吁,浑身上下蒸腾着热气——当时的场景,这位康县令至今都是记忆犹新! 从此以后,他也深深记住了沈墨将军这个名字。 如今,沈将军率领部队来到了自己的城下,难道说是想让自己献城投降的吗? 此时的刘康就觉得,脸上被热水烫到的地方火烧火燎的疼。一时之间他心里悲痛绝望,才听顾少爷完这句话,他的眼泪顿时就流了下来! “你给我听着,” 这时候,就见着顾少爷声音沉稳厚重,慢慢着向他说道:“我们大军过境,并不打算进你的大潭县城……” “天可怜见!”才听这位顾少爷说了这一句话,就见这位刘康县令简直是如蒙大赦。高兴的都快哭了! “我这次来就是提醒你,不要打错了主意!”这时候,这位顾少爷向着他说道: “我们这支队伍,兴许来来回回还要路过很多次,你若是不报给上官,咱们井水不犯河水,这也挺好。” “可是你要是选择上报的话……”只见这位顾少爷说到这里,他的脸眼神顿时又凌厉了起来! “到时候,你们大宋朝廷派大军来攻打我们,你的大潭县城就成了我大军必夺之地。到那个时候,你别说想当一个太平县令了,就是想全家活命……” “我明白了!下官晓得!” 一听顾少爷这么说,只见这位刘康县令福至心灵,立刻鸡啄米一样的连连点头! “城下的大军?在下可是什么也没看见啊?”只见刘康县令面现激动的神情说道: “在大潭县里,要是有人敢跟我提这事儿。立刻拉到县衙堂上,大板子我就往死了揍他!” “看你是个聪明人,其实顾某也是很想跟你交个朋友的。”当这位顾少爷听到这里的时候,就见他笑了笑,随后用戏谑的眼神看了这位刘康县令一眼。 “以后我从这里过的时候,没事儿说不定还会再来看看你,我就喜欢跟聪明人打交道!” 只见顾少爷说到这里的时候,他站起身来,满意的在刘康县令的肩上拍了拍。 随后顾宇哲少爷就是一皱眉,发现自己手上湿淋淋的全是茶水。 就见他无奈的摇了摇头,捡着刘县令身上衣服干爽的地方擦了擦手,然后扭头便扬长而去! “我滴个……娘亲啊!” 等到这位顾少爷走了之后,只见县令刘康身子一软,就像一根凉皮一样出溜到了地上! 直到这时候,他才如释重负的长出了一口气! …… 与此同时,在沈墨大军过境之处,福津县、将利县、西河州,分别由张焕、李继、还有那位和李继结成了两口子的萧翎月姑娘,全都成功的完成了恐吓当地地方官的任务。 在这些吓尿了裤子的地方官的无视之下,沈墨这支军队一路穿州过县,如入无人之境,径直穿过了整个利州西路! 等行军到了这里的时候,沈墨的意图已经暴露无遗。他根本就没有一举攻下利州东西两路的企图,而是把这里当成了一条走廊。 其实以军事行动上来说,沈墨这次的穿插其实无需经过任何一座州县。 因为利州西路地广人稀,他这支万余人的军队要想在荒野之中避开人烟,一路过去的话,绝不会有任何人知道。 但是沈墨的想法却是非常有意思,他既不想把利州西东两路打下来,也不想悄没声儿的就这么走过去。而是想在这里过境之后,留下一条安全的运输线路! 因为沈墨一旦占据了金国临洮路之后,需要的军事物资势必要源源不断的通过这里运过去。 同时沈墨在战争中缴获的物品、交换的战马,还有轮换的部队,全都要从这里反复过境。 所以沈墨就采取了这么一个方法,他威胁各地的州县,让他们对这支来回过境的大军选择了不闻不问、视若不见就行了。 第1434章:直穿两州无人境、马踏岷山、兵临敌境 就在这种情况下,正是所谓的“民不举、官不究”。如果各地的州县没有发出紧急军报,报告此地有沈墨的大军。大宋赵与莒是不会来干预沈墨这支部队行动的。 …… “可是,统帅为什么不干脆把它打下来呢?” 等到他们继续一路前行的时候,常春远在沈墨的旁边骑在马上,看着面前空旷广袤的旷野说道:“这利州东西两路,在统帅的手上就如同探囊取物一般,何不乘势取之?” “那我问你,我要它干什么?”只见沈墨笑着看了看常春远。 听到了沈墨的话之后,就见常春远旁边的李慕渊他们几个年轻人,和其他的一些将领也全都围了过来。 “我拿下了成都,是因为蜀中可以给我们提供大量的财富和兵员,更是一个极其安全的大后方。”只见沈墨笑着看了看大家道:“可是利州路这里有什么?” “你们知不知道,这利州东西两路加在一起,每年上交的赋税数目都不超过100万两?但是这里的军事开支却是240多万两?” “现在咱们把利州两路打下来,还要到处派人处理民政。还得四下里分兵,防御各处军事要地,防备着大宋的军队过来围攻。咱们一年就要在这里赔上几百万两银子!” 只见沈墨说到这里,他无奈的摇了摇头道:“要知道,当初西夏铁鹞子过来攻打这利州东西两路,人家可是奔着抢劫来的!可是抢劫自己国家老百姓这种事,咱们怎么能干的出来?” 能听到沈墨这么一说之后,大家这才恍然大悟。之后他们在心里越想,就越觉着沈墨说得对! 利州东西两路这个大包袱,干脆就让大宋接着背好了。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儿,沈墨他们这些人可没兴趣! 如今沈墨的军队数量大幅度扩充,经济实力也由于几次海外的掠夺,得到了极大的补充。 但是无论是从军队的数量和经济总量来说,沈墨的势力都和周边的几个大国有着不小的差距。 所以现在即便沈墨想要快速扩大自己的地盘,也要挑那些能够让自己实力飞快增长的地段下手,比如说蜀中。 至于说其他的地点,比如这个利州。他们现在占领不但没有任何好处,反而会摊薄了自己这一方的实力。所以此时攻下利州东西两路,实在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反过来说,以沈墨的实力,什么时候要是想一口吞下利州东西两路。估计他手中的这支新军从东到西一线平推,也用不了多长时间! …… 等到沈墨这一次解决了利州路附近的几个州县之后。他们再次继续一路向北,终于靠近了利州路和金国临洮路的交界处,一个叫做“佑川”的小县城。 随后,这次由武毅文亲自出马上门拜访,把那个佑川县县令吓得魂不附体。答应绝口不向上官提这次大军过境的事。 在这之后,沈墨在这里留下了一支一千人的军队,还留下了跟沈墨一路同行到此的姜瑜馨姑娘。 随即沈墨就亲帅率军队,开始翻越岷山山脉! 他们眼前的岷山属于横断山脉。横断山脉和东来的秦岭在这里衔接之后,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使这两地之间大军往返极为困难。 也就是因为地形的原因,所以金国很难从这里向着大宋境内发动袭击。 而沈墨这一次要翻越的山脉,正好处于两国交界之处。地势险恶,海拔甚至有的地方达到了四千米。 所以姜姑娘自然是没有办法乘坐马车,而且她还不会武功,体质柔弱,也就没办法随行了。 不过沈墨在这佑川县城里留下了武毅文,还有他手下的毒牙三奇士,再加上一千人的部队,由姜姑娘负责坐镇佑川。 佑川的这支部队的作用,一是保障沈墨的后路,使得沈墨这支大军不至于孤悬于外。 而姜姑娘的另一项任务,就是利用手里这支千人部队的威慑力,始终保持着这条“利州走廊”的畅通。以免沈墨军队的后援和军队物资的补充出现问题。 要知道,沿途的那些利州的县官们,虽然是毫不犹豫的表示了妥协。但是以沈墨的习惯,这样重要的军事通道,还是掌握在自己人的手里才能放心。 姜姑娘在军事上的才能,足以应对利州路发生的各种事件。而且沈墨这次留下的武毅文,又是利州路本地人士,所以消息很是灵通。 武毅文在把手下的密谍放出去之后,就足以在暗地里掌握住利州路本地的形势变化。同时姜姑娘手里的军队,也足够应付任何突发事件了。 就这样,沈墨安排好了自己的退路,之后就率军开始翻越岷山天险! …… 岷山位于甘肃南部,洮河中游,地处青藏高原东麓与西秦岭陇南山地的接壤地区。 这座山,是黄河与长江的分水岭! 等到沈墨走进岷山所在的横断山脉,他的军队步步向上,慢慢的面前已经出现了高原地貌。 这里的平均海拔都在2000米以上,而沈墨他们需要翻越的岷山,虽然是经过先头部队的仔细勘查,选择了最为平缓,适于行军的路线。但是仍然要翻越海拔3200米以上的山脉才行。 等沈墨领军一路越走越高,随着空气越来越稀薄,逐渐高原带给人的不适感开始慢慢的出现了。 沈墨他们再一路向上走,周围的树木已经慢慢变成了云杉、冷杉、落叶松、油松这些高原树种。 而他们座下的河曲战马,一路上也被干枯的花苜蓿所吸引。这些战马欣喜不已的沿途啃食着这些牧草。看起来马儿们颇有一种,又吃上了家乡饭的喜悦感! 好在沈墨军队中的马匹,对于高原气候的适应性很好。所以给部队也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唯有那沉重的十二门火炮和配属的炮弹。让那些炮兵们竭尽全力才,得以翻阅了这座路途艰险的高山。 等到他们过了分水岭,再次向下的时候,沈墨站在高高的岷山分水岭上。 在他的前方,就是金国临洮路! 第1435章:笑语胡儿莫相忘、从今记取、将军青锋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沈墨坐在战马上,看着山岭下峰峦层叠的群山,吟诵着这首诗,却是满腔心怀激荡! 遥想当初,这里是大唐故土,也是我中华民族的土地! 可是当初那位勇猛无敌的唐朝大将哥舒翰,如今早已经被这块土地上的人们遗忘了。 他们沦落在异族之手,已经超过200年了! 沈墨一次即将打响的,就是一场夺回华夏故土之战! 如今他面前的临洮府,沈墨已经决心将它染上新宋的明黄。它将在沈墨的铁蹄下,重新回到中华民族的手中! “沿洮水向北,直取临洮府!” 沈墨向着三军下达了命令,随即向着下方的金国境内,直冲了过去! …… 临洮,因其面临洮水而得名。 相信每一个人都知道,那是秦长城西面的起点。 此地古称“狄道”,自古为西北名邑、陇右重镇、古丝绸之路要道,是黄河上游古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沈墨这一次带兵冲下岷山山脉,直入金国境内之后,他的动作一改之前的慢条斯理,陡然间变得犹如烈火燎原一般迅速! 由此一路向北,没有密集的村镇,没有县城府城。滚滚滔滔的洮河水就是他们的路标! 他们沿着河岸一路向北疾行,直插金国境内三百里,直扑临洮的腹心之地狄道。 金国境内的临洮路,由于地处岷山山脉的北边。所以气候更加寒冷,也和利州路一样地广人稀,居民不多。 在临洮一路里面,一共有石州、河州、兰州、新会州,巩州,洮州,再加上临洮府总共七个州府。 这临洮路的府城叫做“狄道”。是此地临洮府尹、兼领临洮路都总管的驻跸之地。 在金国的官制里,这个“一路都总管”的职责,就是统管整个临洮路的军政事务。同时他还兼任着临洮府的府尹。也就是说他统兵揽政,是整个临洮路的一把手。 而他所在的地方,也就是现在沈墨想要进军的地点——狄道! 由于周围没有州县阻拦,沈墨大军一路上行军极为迅速。他们在下了岷山之后,两天时间之内就到了临洮附近。 随即,沈墨就展开了一系列军事行动! …… 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沈墨在来到了临洮附近以后。他让自己的大部队一路向东,直接到临洮府东面五十里外的白石山东麓,全军隐蔽。 而他自己则是带领着从部队之中,重新抽调出来的500利州路狂飙营。一人双马、携带着大量的武器装备,以钟与同为副将,独自向着狄道的方向进发而去! 沈墨的作战意图,就连他们自己人都是大吃一惊! 如今他们这支大军兵强马壮,早已经脱离了当初只能靠这四五百人孤军作战的窘境。 可是沈墨却依然率领着这支小部队孤军而去,他到底想要干什么? …… 于是,就在这个大金国最西面,临洮路的中心地带。沈墨率领着这样一支骑兵部队,开始了一场让人眼花缭乱的军事行动! 临洮府城外三十里有一座南川堡。是金国军方修建的,用来拱卫狄道的一座堡垒。 提到“堡”,这是一种古代特殊的军事建筑。如果诸君要是对这个词汇没有概念的话,您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座小小的城池,专门用来驻军,防御敌方的进攻。 在金国境内修建的这种“堡”,大小形制不一,功能用途也不一样。此时位于沈墨面前的这一座南川堡。就是一座大型的军事堡垒。 这座川南堡四四方方,每一边长度都是120米。也就是说,它和一座现代规模不大的小学占地面积差不多。 堡垒的城墙高约两丈,大概是六米高,这已经不下于一座普通城市城墙的高度了。 在南川堡的外面,按照金军建堡的规制,照例挖出了长长的壕沟。沟宽约三丈,深一丈。 如今壕沟里面的水已经大面积冻结,就像是镜子一样光亮。 这川南堡为了便于防御,只有向南的方向开着一座城门,门里边是一座数丈长宽的翁城,在堡垒的四角处还修建着八座马面。 要说这翁城和马面,到底是什么回事? 所谓瓮城,就是在你进了城门之后,会发现里面还有一圈圆形的城墙。修建成了一个坛子圆圆的形状,所以才会被人称作瓮城。 从外面进攻而来的敌军一旦攻破了城门,冲进了瓮城里。就会发现自己的四面八方,都有城墙上的军兵朝着中间放箭。所以这种翁城可以极大的加强整个堡垒的防御力。 而“马面”这种东西,又叫做敌台、墩台、墙台。就相当于在城墙之外,又修建了一个“凸”字上面部分的东西,等于是额外探出去的一块城墙。 当守城的士兵站在那个“凸”字的最上方部位,他就可以在侧面向着进攻城墙的敌军放箭了。 一般守城的士兵,如果想要用弓箭射击城墙根儿底下的敌军,他就要从城墙上探出身子才行。在这个时候,他是最容易受到城下弓箭手压制和射杀的。 而当他站在马面上的时候,他实际上是站在马面的垛口里面。所以他只需放心用箭射击城墙云梯上的敌军就行了,无需担心被敌军的弓箭射中。 所以,一座城墙上面修建了多少马面,实际上是衡量城墙防御力的一项最重要指标。 比如明代的西安城,绕城一周建有马面98座。而同时代的北京城墙,足足有马面172座之多! 这就足以说明,马面这种防御措施有多重要了。 …… 而现在沈墨面前的这座川南堡,城墙上也有八座马面,分布于四面城墙上。所以对普通的古代冷兵器部队来说,这川南堡也可以说是一根很难啃的骨头了。 但是对沈墨而言,像瓮城和马面这种东西,对他而言却是毫无作用。因为他根本就没打算从城门攻进去! 等到沈墨的狂飙营出现在川南堡下的时候,他率领着这支轻骑兵,就犹如烈火燎原一般,从远处滚滚疾驰而来。 一到达南川堡城下,沈墨就立刻下令,开始攻城! 第1436章:奋起九千汉家儿、狂飙突至、异域夺城 沈墨的这支狂飙营,是当年他在利州路大战西夏铁鹞子的时候,由姜瑜馨姑娘在石泉城招募本地青壮组成的军队。 因为他们这支军队的组成人员全都是汉族,所以也成了继墨字营之后,最早装备步枪的一支军队。 他们从建军之初的定位就是一支轻装骑兵。负责战场遮蔽、包抄敌军侧翼后路、还有长途追杀敌方军队。 所以狂飙营的战士全都是骑术精湛、步枪骑射精准,一直以来都是沈墨手中一把锋利的快刀。 而这一次,他们虽然被打散重新建立了巴山军团。但是由于这次战斗往返的时候需要经过利州路,并且在广袤辽阔的利州路和临洮府作战时,沈墨也需要一支快速机动的部队。所以他们就被沈墨临时抽调出来,参加了这次战斗。 当这些狂飙营的老兵重新跟随沈墨踏上战场的时候,他们的心里已经知道,这是自己最后一次以狂飙营的番号征战于沙场。 就在这次战斗之后,他们即将彻底融入巴山军之中。 所以这次的进攻作战,也是他们为自己这支英雄部队的番号,最后一次争取荣誉的机会! 于是狂飙营的战士们心中,全都是壮怀激烈,准备跟随着自己的统帅,再打一次精彩绝伦的战斗! 而沈墨这次带兵突进南川堡,进攻的行动快速与果决,也是大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 沈墨长途奔袭,直达南城堡,一到这里就已烈火燎原般的态势,对南川堡展开了攻击。 这一次沈墨丝毫也没去管那个带着瓮城的城门,他的目标,是城门一侧南面的城墙。 就见沈墨带队向前飞速突进,500骑兵宛若狂飙席卷,转瞬间就来到了南川堡城下的百米线上。 随后就见狂飙营下马据枪,全体战士以蹲姿排列,向南川堡城墙上的敌军展开了火力压制。 与此同时,30名登城战士毫不犹豫的向前纵马而去,一直疾驰到了南川堡的城墙之下! 此时的南川堡城头上,放哨的金国守军早在数里之外,就看到了这支骑兵快速奔袭而来。 可是他们做梦也没想到,这会是一支过来攻击他们的军队! …… 这南川堡地处内陆,离着临洮首府狄道只有四十里远。这里可是临洮府的腹心之地!谁能想到他们会骤然遭遇敌军的突袭? 所以当沈墨这支军队一直疾驰到一里远的范围之内,城头上的哨兵这才发现这支气势汹汹,疾速奔而来的军队,居然和金国军队截然不同! 他们骑乘的战马,几乎比金国大军的蒙古马要高上一尺。 而且这支军队身上的铠甲式样、手中握着的兵器,甚至是飘扬的军旗,全然没有一点和金国军队相同的敌方! “敌袭!” 在这一刹那,这个哨兵就觉得浑身上下寒毛发炸,他下意识的就是一声尖利的喊叫,从喉咙里冲口而出! 在临洮府清冷高旷的天空中,这声嘶喊,瞬间响彻了整个南川堡! 随后,南川堡城墙上立刻响起了警钟,整个堡里面的金国军队开始迅速发动起来,飞快的上城防御。 而这个时候,他们再想上城据守,却是已经晚了! 毕竟军士从穿戴铠甲到集合队伍,一直到奔上城头,还是需要一些时间的。而沈墨这支骑兵从一里远之外冲锋到城墙之下,这四五百米的距离,他们30秒钟的时间就可以做到! 于是就在南川堡内的守军一边披挂铠甲,一边向着城楼上奔跑的时候。他们中间跑得最快的一批人刚刚从城头上露面,就迎头遭遇了狂飙营前锋的第一轮攻击! 只见狂飙营的第一支30人的突击分队,已经纵马疾驰到了南川堡城下。 随后他们借着战马的冲刺之力,扬手就将各自手中捏着的一个个黑乎乎的铁疙瘩,扔上了城头! 霎时间,就见这些铁疙瘩的叮叮当当的落在了城头上,有的还越过城墙掉到了城里。 然后,一阵浓重的黄白色烟雾陡然升起,笼罩住了整个城头! 这一次沈墨的攻城军队并没有使用手榴弹,而是用了硫磺烟雾弹,将他们即将登城的整个城头遮蔽住了! 因为在手榴弹爆炸的时候,虽然杀伤力巨大,但是却不能阻挡远处的南川堡守军向着城头的方向发射箭支。 也就是说,沈墨的先锋有可能登上城头之后,立刻就会遭到两面城墙上敌军的弓箭射击。 而这次扔上去的硫磺烟雾弹却不同。首先它们发出的浓重烟雾,可以遮蔽住金国守军的目光,让守军向这个方向射箭的时候,没有瞄准目标的机会。 这样一来,他们的弓箭就只能漫无目标的向着那大片区域内散射。这样攻上城头的守军中箭的概率就很小了。 另一方面,这种硫磺手榴弹发出的烟雾极其呛人! 烟雾里面的人不但看不见近在咫尺的景物,甚至连呼吸都会发生困难。所以同时这股烟雾也起着驱散敌军的作用。 而此时此刻,当城墙下的突击小队扔出烟雾弹之后,随即就见他们从自己的马背上拿下了带着钢钩的绳梯,飞快的越过了结冰的壕沟后,就来到了南川堡的城墙根下。 只见他们将手中的绳梯奋力向上掷出,让上面的钢钩钩住了城墙垛口。 随后两名战士拉了一下绳梯,测试绳梯是否勾住了城墙,也在下面拽紧了绳梯。 同时这支突击小队,开始顺着绳梯向上攀援! 这次扔上去的绳梯一共有五条,沈墨在后面百米远的地方,清楚的看到狂飙营的战士投掷烟雾弹,扔出绳梯的动作准确而连贯,迅猛中带着一种有条不紊的感觉。 沈墨立刻就在心中,暗自叫了一声好! 像是战场上这种熟练而又从容不迫的姿态,只有在平时经过了大量艰苦的训练,还有经过残酷的战斗对心理的锤炼,这两方面因素同时具备的时候,才能做到这一点! 而他的狂飚营,他们的战术动作已经是犹如庖丁解牛一般,快速而精准! 第1437章:人如虎贲马如龙、如穿腐土、动如雷霆 就见绳梯上第一批登城的战士,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覆盖着一个黑色橡胶制成的防毒面具。 沈墨制作的这种防毒面具,实际上如果按照功能来说,其实比一次大战时候的防毒面具还要逊色得多。 在这种面具上一共有三大部件,就是玻璃片制作的护目镜、竹炭颗粒和棉布做成的过滤器、另外还有橡胶制成的整个面具框架。 虽然这种防毒面具,根本防卫不了任何化学品的侵入。但是沈墨的战士在南宋时代要对付的有毒空气其实也简单的很,就是战场上的硝烟,和沈墨自己制造出来的硫磺烟雾弹! 所以这种防毒面具虽然制造简单粗陋,但是在如今的情况下,却是已经堪称神器了。 城墙上这些战士们的攀爬动作极为迅速,他们在几个跨步之间就已经接近了城头。 如今在城头上,所有金国刚登城上来的守军,已经全数被这些烟雾弹给呛得四散奔逃了。 这种带着硫磺气味的烟雾让他们咳嗽不止,甚至连眼睛都难以睁开。所以现在烟雾所在的范围内,根本没有人能够坚持待在里面。 随后,就在沈墨喜悦的目光中,自己的部队飞快的登上了城头! …… 就在这一刻,沈墨这边对城

相关推荐: 他是斯文糙汉   [综漫] 当隐队员的我成为咒术师   毒瘤   浪剑集(H)   危险情人   性感寡妇,在线发癫   外婆的援交   相亲对象是老师怎么办   反派师尊只想死遁   深陷